我的 2016 年读书报告
大致看了下豆瓣记录,我在 2016 年看了 30 多本书,数量上比 2015 年少 ,而在阅读的偏好上,比 2015 年更加明晰了。过去可能只是“大量”的读,不加以挑选,稍微有点兴趣就上手读,现在逐渐有了自己的偏好,有些书或文章,读个几段便难以再往下看,因为读了开头就会猜中结尾。
冥冥中,我似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可表现出来,我其实只明确的知道自己不要什么,我讨厌那些逻辑混乱立场摇摆的文字,我讨厌那些堆砌词汇只营造单薄感觉的文字,我讨厌那些营养单一分不清充分必要条件的鸡汤文字……我要什么?
我翻了豆瓣读书记录,它显示,我在 2016 年读了 2015 年整套 6 本的《读库》,每本都有 1、2 篇自己喜爱的文章,这已经非常好了,我了解了人工智能、里约贫民窟、近代趣事……
我读了整套 4 本的《光荣与梦想》,它讲述了从1932年罗斯福当政到1972年尼克松当政之间美国的社会生活,我觉得我对美国的历史缺少宏观上的了解,当然,随作者的目光,一览美国 40 年的历史发展依然让人非常兴奋。
慕容雪村混进传销团队写出《中国, 少了一味药》这样一本书。如果失去常识,失去逻辑,失去怀疑,每个人都会被蒙蔽被洗脑。往大一点,我想起《围城》中的鸿渐的一段话“这不是大教授干政治,这是小政客办教育。从前愚民政策是不许人民受教育,现代愚民政策是秩序人民受某一种教育。不受教育的人,因为不识字,上人的当,受教育的人,因为识了字,上印刷品的当,想你们的报纸宣传品,训练干部讲义之类。”每个人都有无知之处,没有全知全能的人,从这个角度来看,每个人都是“井底之蛙”,无非是有的井口大点有的井口小点,而我们能做到的,就是尽可能让井口大点,再大点。
我在一鸣(对,就是卖酸奶那家)读了华少的《梦想,不过是个痛快的决定》,华少是浙江台的台柱子,从最早的《爽食行天下》到现在的《中国好声音》和《了不起的挑战》,我都会看。书中文字一如他给人的印象,快人快语,干脆利索。
我要什么?我要了解这个社会这个国家,我急于从书中得到一些现实社会的规律,我已经进入这条人来人往的大街,我想更早的知道哪里该停哪里该避。
这是我的 2016 年读书报告,我挑我此刻能想起来的,简单写了下,即将 2017 年了,愿明年可以一往无前,just do IT。